校史簡介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 本校屬偏遠國小,但風景優美,設備新穎,更有寬闊之校地。地處彰化縣西岸沿海的一個小鄉鎮----芳苑鄉的新生村。創校初期,本地區開闢落伍。田野一 片荒涼,交通極為不便,據說本地原為濁水溪河床,(後來濁水溪屢次改道而成現狀)故全部均為沙地,每逢秋冬二季即風沙飛揚,人煙稀少,居民生活甚為窮困。 目前因社區建築物型態改善,新式樓房興起,道路經多次整建拓寬,方獲改善。

         當地居民早期大都務農為生,因地屬沙質,農作物亦以甘薯、花生、甘蔗為主,少數以水稻、蔬菜、雜糧雜種其間,人民生活雖苦,但民風樸實,民情勤儉耐勞,後 來經政府及農會大力推廣種植蘆筍,才使農民收入驟升,生活品質亦獲改善不少。現今農地多以轉作紅蘿蔔,成為新的經濟農作大宗。唯獨目前尚無客運班車路經本 地,致本地對外交通只靠居民自備汽、機車 ,這也是造成本區發展緩慢的主因之一。

  本校原為草湖國民學校學區,學童上學每遇颳風下雨、酷暑嚴寒,因路途遙遠以致時常輟學,甚而失學者亦常有之。有鑑於此,民國四十一年經吳雨水、陳金龍、陳 清秀、林春德等五十多位地方熱心人士,四處奔走遊說,募資捐地,始於當年八月奉准設立「草湖國校新生分班」;續由地方仕紳及熱心家長捐款捐地大力興學,於 民國四十三年八月奉准改稱「草湖國校新生分校」,民國五十年八月奉准獨立創設「建新國民學校」,由謝瑞禎校長擔任首任校長,吳雨水先生擔任家長會長。復經 歷任校長及家長會長薪火相傳,持續向上級爭取經費增建校舍,於民國六十四年改制為「建新國民小學」,為今日的建新國小奠定良基。


  然前人篳路藍縷、胼手胝足所建校舍,歷經四季更迭、歲月遞嬗,逐現危險老舊。幸賴上級長官及地方仕紳、民代關注,協力爭取經費重建。自民國九十五年底申請 「北棟教室結構安全鑑定」起,經建築師遴選、專家設計諮詢、預算書圖審查會議、採購招標等作業,為期兩年整,終於民國九十八年二月正式開工,經十個月工 期,於十二月底竣工。

  新建校舍工程款總計新台幣伍仟柒佰零柒萬元整,建築師精心規劃,原地拆除重建,在基地長條形的限制下,採「機能分區」、「量體分棟」、「單伸手」的策略, 塑造出現代化辦公空間及「田野小屋」的意象;以綠地、透水性舖面達到基地綠化及保水的功能,以臻綠建築、永續校園的目標。

  新校舍的誕生將提供給師生更優質的教學環境,並提供社區民眾活動、休閒及學習的場所,期使學校成為社區文化中心,凝聚社區民眾的共同願景,落實「學校社區化」的教育目標,以不負先人創校及地方寄予之厚望。